中国会计网

1****

发布于2025-07-14 15:55:04

0

这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判断中,补价比例是怎么算的,收到和支付补价情况相同吗,分母又是怎么算的?

萨恩课堂

回答于 2025-07-15 07:57:52

你好,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补价比例的计算核心是判断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是否低于25%(不含25%),以此区分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收到补价和支付补价的计算方式不同,分母也有区别,具体如下: 一、补价比例的计算公式 1. 支付补价方 补价比例 = 支付的补价金额 ÷(支付的补价金额 + 换出资产公允价值)× 100% ​ - 分母是“支付的补价 + 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代表支付补价方用于交换的总对价(换出资产价值 + 额外支付的补价)。 ​ 2. 收到补价方 补价比例 = 收到的补价金额 ÷ 换出资产公允价值 × 100% ​ - 分母是“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代表收到补价方换出资产的总价值(补价是其中一部分对价)。 二、关键原则 - 无论作为支付补价方还是收到补价方,只要计算出的补价比例<25%,则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若≥25%,则视为货币性资产交换(按正常购销处理)。 ​ - 公式中优先使用“公允价值”,若换出资产无公允价值,可按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或账面价值(有确凿证据时)计算。 示例 - 假设A公司换出资产公允价值500万元,支付补价100万元给B公司: 支付补价方(A公司)比例 = 100 ÷(100 + 500)≈16.67%(<25%,属于非货币性交换)。 ​ - 若B公司换出资产公允价值500万元,收到A公司补价100万元: 收到补价方(B公司)比例 = 100 ÷ 500 = 20%(<25%,属于非货币性交换)

我要提问

每个问题请间隔5分钟,未购课仅能提交3次问题

最多上传三张图片

重置

提问

该章节不能体验试听

赶紧报名加入,一起学习吧!

请联系老师
请联系老师
QQ客服

QQ客服

中国会计网

18847702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中国会计网

saen32

电话客服

电话客服

中国会计网

400-888-3585

二维码